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要生物标志物!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要生物标志物

时间:2024-06-29 23:52:30 来源:天津市高端茶预约 作者:知识 阅读:364次

  新华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吴振东)近日,痴呆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病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预测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新进现重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衰老》,展国《自然》主刊评价这项研究“标志着向能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的科学血液检测方法迈进了一步。”

  对痴呆的生物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由于传统有创或高成本检查技术均有局限,标志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便捷、痴呆无创、发病可靠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用于筛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新进现重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展国基于大样本队列数据,科学对52645名非痴呆社区人群进行了平均超14年的生物追踪随访,其中1417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全因痴呆(ACD)、691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阿尔茨海默病(AD)、285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血管性痴呆(VaD)。通过分析1463种血浆蛋白质数据,团队发现了对痴呆预测极具价值的血浆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表示,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始终与新发ACD、AD和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GFAP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未来患痴呆的几率是GFAP基线水平较低者的2.32倍。

  据介绍,此项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且精度突破90%。“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在脑疾病早期精准识别和干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脑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程炜说。

  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我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作出矫正,开发出最适合我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湖人达成多️笔签约!詹姆斯升至历史第一,或创造史无前例的壮举
  • 直播爆猛料!朱芳雨摊牌发声,赵睿互换东家,周琦腰伤难愈
  • 朱婷离队原因揭晓!李盈莹正式表态,蔡斌作出意外决定
  • 太唏嘘!两个前切尔西教练都找到工作,穆帅和孔蒂截然不同的命运
  • 王阳亮相白玉兰颁奖典礼:西装革履,神采奕奕
  • 每天坚持揉腹,4个好处不请自来,但什么时候揉有讲究,别弄错了
  • 在假话横行的年代,讲真话无异于自杀!
  • 詹姆斯宣布成为自由球员引爆全联盟,快船骑士勇士疯抢詹姆斯!
推荐内容
  • 中国唯一一个“军人城市”,全城一半是军人,被称为最安全城市
  • 38万公里之外遥控“挖掘机”,中国如何解决世界难题
  • A股收评:为何今日跌破年线再现普跌?明天周四还会下跌吗?
  • 台青发言要点
  • 白玉兰奖红毯生图来了!40岁唐嫣太瘦,刘亦菲粉裙显胖牙龈抢镜
  • 中国男篮确定换帅,四川男篮或退出CBA,广厦为赵岩昊开300万合同